在东台五烈镇人民路口,有一家“老徐面馆”店,这里主打的是手工面,手工面条有嚼劲,口感不错,每天都会吸引很多食客前来吃上一碗面。老徐总是在清晨时分,亲自挑选最优质的面粉和面,面团和成后不停地揉捏摔打,待面团被打磨得有了筋道后,把面团揉成长条,用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均匀面块,再用擀面杖逐一擀开,切成小条,根据顾客的要求量的多少,把面条在滚烫的开水中翻腾片刻,就可以捞入碗中。
而汤料则是老徐面馆的另一大亮点,美味新鲜又营养。老徐的妻子张连英专门到乡间挑选散养的老母鸡、小溪里的河鱼,以及猪排等食材,经过长时间的文火炖煮,那鲜美的汤料,浓郁而醇厚,如膏脂一样,散发着诱人的香气,喝上一口,暖心暖胃。
面条筋道,汤汁鲜美,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。汤面上还撒着一层翠绿的葱花和几根香菜,让整碗面看起来更加诱人可口。每当一碗热气腾腾的手工面便摆在了我的面前,我都忍不住拍张照片发到朋友圈里,同时吸引了更多朋友特地前来吃一碗面。
这家面店是老徐夫妇的心血结晶,他们曾经在山东做过生意,失败了,但老徐没有灰心,没有退缩,凭着自己的勤劳、诚信,以一种近乎匠人的精神,日复一日地在这里烹煮着简单却充满温度的食物。不仅还清了债务,还略有盈利。
老徐身材魁梧,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,他那双经历了无数风霜的眼睛,总是带着柔和的光芒,他的双手虽然布满老茧,但在灶台前却异常灵活,无论是和面、揉面、切面、下面等,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娴熟与从容。
店面虽小,但干净整洁,布局却十分精致。墙上挂着几幅描绘田园风光的画作,给这个小空间增添了几分生机与雅致。几张小木桌紧靠墙摆放着,虽然简朴,但坐上去却格外舒适。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,到夜幕降临,面馆的灯光始终温暖而柔和,仿佛是喧闹街道的一片避风港。
有一次,我在这家店里吃着面条时,一位衣衫略显褴褛的老人缓缓踱步至此,头发凌乱不堪,脸上布满了皱纹和污垢,眼神中带着一丝犹豫与渴望。揉面的老徐立刻察觉到了这位老人的存在,他轻声细语地邀请:“大爷,进来坐会儿吧,我们这儿的面条可暖和了。”
老人迟疑地说,“我今天忘记带钱了”。老徐说:“大爷,你好幸运啊,你今天是第50个进我店的人,赠送一碗面。”大爷眼神掠过一丝惊喜,但又有点不相信,在老徐的坚持下,终于鼓起勇气走了进来。
老徐的妻子还夹了一个荷包蛋放在碗中。当一碗热腾腾的面条端到老人面前时,他的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。老徐面馆诠释着人间的小美好,让每一个在场的食客都深受感动,他们纷纷感叹老徐夫妇的善良与慷慨。我终于意识到,这正是这家小店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所在。
岁月流转,老徐面馆依旧静静地守候在城市的一隅,用它那独特的魅力,继续书写着关于美食与温情的故事,温暖着每一个行色匆匆的路人。
作者简介:省杂文学会会员,市作协会员。